当前
美元指数(91.0830,-0.0102,-0.01%)已由近期收盘价的高点93.3回落至91,我们重发此前由于技术原因而删除的报告《美元指数“利好出尽”》。
核心观点: 利好出尽后,美元指数将重回下行趋势。
2021年1至3月美元指数反弹4.3%,其背后的利好因素有五个:
美国疫情疫苗和
经济复苏具有相对优势、
美债收益率逐级
上行、
财政刺激及其预期、美股上涨、避险情绪上升等。
不过,如果考虑到如此多因素同时发挥作用,美元指数最终呈现的强势程度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。
我们再次强调,同2020年8至9月类似,当前美元指数的表现更为接近一个下行大趋势中的反弹。
近期随着疫情优势、美债利率上行、财政刺激等利好因素的短期消退,美元指数将重回下行趋势。
不同于市场主流以经济周期(BusinessCycle)的传统视角看美元的观点,我们认为,美元长周期进入弱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元走弱与美元
信用
扩张的自我加强过程,即
全球金融周期视角。
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,美元强弱既是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果,又具有其作为全球中心货币的显著溢出效应,美元弱与全球美元流动性扩张互为因果。
美联储超宽松
货币政策作为“第一推动力”,开启了本轮美元长期弱势和美元信用扩张的自我加强过程。
全球美元信用扩张早于美元指数回落且持续性强,而本轮信用扩张实际已于2019年开启,预示着美元指数的长期弱势。
美元是全球的美元,美债是全球的美债,美元信用扩张后回流美债市场,有助于压低
美债收益率中枢,这是我们对2021美债收益率中枢预测值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值的根本原因。
美国
有可能形成货币财政双宽松格局。
1.9万亿美元的《美国拯救计划》和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《美国
就业计划》仍可能加大美国财政赤字。
而顺周期的财政刺激加大了对货币政策的挑战。
近期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表态重回宽松,未来仍有可能实质性加大购债规模,从而使美国形成货币财政双宽松格局。
多重
风险
犹存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
28日表示,继续维持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。
美联储同时表示,美国经济复苏有所改善,但风险犹存。
分析指出,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加速势头,但多项风险依然存在,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之前,需要看到经济数据反映出其设定的就业与通胀
目标切实得以达成,预计今年下半年美联储才会释放何时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。
多重经济风险犹存 美联储28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,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.25%之间,并继续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,符合市场预期。
美联储28日发表声明说,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新冠疫苗接种取得
进展,美国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走强。
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仍然疲弱,但已有所改善。
美国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,但
主要是受暂时性因素影响,整体金融环境仍然宽松。
声明说,美国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走势,包括新冠疫苗接种的进展;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将继续给经济活动带来压力,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仍然存在。
美联储将继续以每月至少800亿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国国债,并以每月至少4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,直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大目标取得“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”。
美联储主席
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,近期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普遍预期,但复苏仍不均衡,特别是3月份美国失业率仍保持在6%的高位、整体就业岗位与疫情前相比减少了840万个。
鲍威尔表示,当前美国经济距离实现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,现在还不是开始讨论美联储缩减债券购买计划的时候,因为在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方面,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”。
鲍威尔表示,在缩减购债规模之前,需要看到更多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和经济正持续改善。
实物
买盘可靠近期打压
黄金投资意愿的因素主要是,人们认为当前的
通胀压力是暂时的,一旦
抗疫封锁对经济造成冲击的基期效应
消散后,未来几个季度通胀压力将减弱。
由于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加剧,黄金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,而中国和印度
这两个最大实物买家的兴趣重燃,似乎也提振了金价。
两国的实货需求看起来正在回归到更正常的水平。
印度4月进口黄金近70吨,低于3月创下的近两年新高103吨。
对印度来说还有其他几个因素需要考虑,其中最主要
的是目前的新冠疫情,这可能已经抑制了5月的黄金需求,甚至殃及6月和7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