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用
技术
分析工具的构造理论来代替对
趋势本身的
主观理解,那就是纯粹的右侧交易,
也就是真理的唯一化,期望用某种技术归纳来完成右侧。
对利润的捕捉只强调趋势的客观性,并不强调
交易者的主观性。
这就是陷入麻烦的前兆。
如果你遇到一个自称是纯左或纯右交易者的人,有
多远?有多远就走多远,否则他不是
疯了,你是疯了。
所以,
波浪理论只有在作为技术工具的时候才
有用。
如果没有主观的整体指导,单纯的根据趋势的客观表现来运用波浪理论是没有用的。
针对拜登政府公布的2万亿美元基建
计划后续可能会带来的问题,
朱海斌抛出了自己的疑问:2万多亿的基建投资到底需要采取何种方式来融资?到底是由财政赤字,也就是发行更多的国债,还是通过加税的方式(来融资)? 如果是发行国债的话,那么
美国财政的
可持续性将会面临很大问题。
那就是:当对于美国国债可持续性的担忧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,不仅会反映在全球金融市场,甚至
在未来的10-15年,有可能会
诱发类似于
布雷顿森林
体系在1973年崩溃那样的局面,也就是说,
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新洗牌和重组。
(注:布雷顿森林体系,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、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。
) 朱海斌强调,这个风险是不能忽视的,尤其考虑到在疫情之后,不仅是美国,主要的欧洲国家、新兴市场国家都出台了非常大的经济刺激计划。
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,去年全球平均的
债务GDP比例增长了35个百分点,摩根大通估计的数据也与IMF相近。
在这种情况下,未来既想要达到经济平衡又能实现去杠杆,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。
所以在未来,高债务是毫无疑问的,那么其实在高债务下的金融稳定,不论对美联储还是各个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,其实都会带来很大的掣肘。
这个是他认为在疫情之后可能会诱发的新一轮“次生灾害现象”。
最新的美联储
褐皮书尤其关注“前所未有的全国物资短缺”,其中
提到的“短缺”关键字次数大增,而且透露出“惊慌失措”的感觉。
其认为,这表明,美国经济显然不是“温和增长”,而是存在过热迹象。
同日,费城联储主席
哈克周三在一场线上活动
中说,可能是时候思考“开始考虑”
减码QE的最佳方式,他说:“我认为我们应在适当时候缓慢、谨慎地减小债券购买规模,等时机到了,
这就是我们需要开始
讨论的事情。
”这位2023年的FOMC
票委提到,美联储不会在可见的未来突然加息,而且尚未敲定讨论减码QE的时间框架。
但他提醒市场对政策调整的讨论在即,随着
经济复苏和大量财政支持,“通胀抬升存在一些
上行风险”,只是现在还没有失控。